近年来,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推动下,单车芯片用量越来越多,国产芯片也在小试牛刀。在软件定义汽车大趋势下,芯片作为硬件支撑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架构、中央集成架构的快速演进;在此背景下,很多芯片形态也在不断演进。于此同时,伴随着汽车功能的日新月异,芯片创新在未来汽车应用创新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天,中国汽车产业已在电动、智能、网联领域耕耘多年,正走进创新的“无人区”。正如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汽车芯片领域,“国内芯片企业已经走完了从0到1的一步,凭借驱动应用创新的芯片走向产业链前台。”
汽车电子市场需求稳健增长,作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汽车电子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纳芯微汽车领域的出货量已达1.64亿颗,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0.95%。根据最新的业绩说明,2024年第一季度,纳芯微的汽车电子领域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63%。从汽车电子业务角度来说,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营收占比,均在本土模拟芯片厂商中名列前茅。
在后缺芯时代,国内芯片企业势必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创新,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严峻挑战。对此,纳芯微已经在未雨绸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拓展汽车电子业务
芯片作为现代汽车的“大脑”,正从基础上定义着汽车的发展方向。纳芯微紧跟这一趋势,凭借其在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汽车领域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产品。
“我们一直聚焦行业,围绕核心行业应用持续发力规划和布局产品,而不是围绕特定产品品类去开拓市场,”王升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的领军企业,纳芯微以其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系统级需求的深入理解,以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不断提升其产品覆盖率和市场份额,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受益于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带来的持续增长的芯片需求,汽车电子已成为纳芯微重要的增长极。自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产品进入汽车应用领域以来,纳芯微凭借先发优势,不断丰富产品布局。
聚焦核心应用完善产品布局
王升杨介绍说,过去几年,纳芯微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OBC、DC-DC、主驱和BMS等电池、强电相关系统方面取得了突破,丰富的产品品类覆盖电源、驱动、隔离、接口、传感器、ASSP,功能覆盖感知、处理、执行、供电、通信,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去年,纳芯微围绕车身电子、汽车照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应用进行了很多产品布局。
车身电子方面,纳芯微丰富的电机驱动芯片可集成多通道驱动或功率管,并提供灵活的软件配置,以满足不同功率等级的电机负载。这些产品具有丰富的诊断和保护机制,为后视镜调节、空调翼板、车窗升降、电动座椅、电动尾门等车身电机控制应用提供多元化、全面的设计选择。多通道和更低导通电阻的高低边开关芯片以及搭载智能配电曲线控制的eFuse芯片,可满足车身域控制器更多智能节点、更高功率密度和智能配电等方面的要求。
汽车照明方面,纳芯微提供单芯片集成多达24通道的LED驱动芯片,支持更大的电流驱动能力和完善的电路保护功能。其中12通道尾灯LED驱动产品在国内车灯芯片市场表现亮眼,前灯类照明产品也将陆续面市。
新能源车热管理方面,纳芯微推出了高集成度NSUC1610小电机驱动SoC,在单芯片上集成了ARM内核MCU、4路半桥驱动器和LIN接口,以实现对小电机应用的高效实时控制,广泛适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电子膨胀阀、AGS和电子出风口等应用。
图:纳芯微的汽车应用产品品类
在王升杨看来,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发力方向是公司未来一两年新的增长引擎。此外,纳芯微也在布局汽车音频、视频、影音娱乐方面的核心芯片,两三年后将为营收增长带来贡献。
“我们的思路是围绕核心应用,从一个个细分场景切入,做深做透,持续带来增长贡献。”他表示。
产业协同引领汽车应用创新
中国的汽车厂商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国公司实现了越来越多的汽车应用创新。作为本土领先的汽车芯片供应商,纳芯微离客户更近,对系统需求、设计痛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为客户带来了更多产业协同创新的机会。
同时,纳芯微积极与全球主流车厂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深入合作,致力于共同推动汽车芯片的创新发展。凭借对系统的深入理解,纳芯微积极与汽车行业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助力客户实现差异化产品。2023年初,纳芯微与大陆集团旗下合资公司陆博就乘用车关键零部件轮速传感器本土化项目达成产品合作协议,以技术与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车电子技术进步。
作为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单位之一,纳芯微还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工作。2023年5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济南召开“2023年汽车芯片标准研究工作组第一次系列会议”,纳芯微牵头召开了《汽车局域互联网络(LIN)收发器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会议,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在产业生态方面,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纳芯微作为供应链的一环积极融入全球产业生态,2023年正式加入AEC(汽车电子委员会),并成为AEC组件技术委员会成员。
纳芯微的车规芯片设计、验证、量产等全流程均执行AEC标准,并凭借前瞻性产品布局、稳健的质量表现和可靠的交付记录,获得了汽车电子领域的广泛认可。2021年,纳芯微获得TÜV莱茵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最高等级ASIL-D认证;2023年获得权威认证测试机构VDE颁发的优秀质量奖。
打造后缺芯时代核心竞争力
进入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化时代,产品迭代速度大大加快。面对后缺芯时代的竞争态势,纳芯微以本土支持优势、灵活的定制服务为汽车客户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差异化竞争力。
王升杨指出,在芯片国产化进程中,前两年缺芯时,在政策加持和客户支持下,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车型搭载了国产芯片,实现了质的突破。事实上,整车用的模拟芯片种类非常多,对芯片要求也非常高。目前国内芯片企业的产品在核心性能、质量表现、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汽车芯片国产化大门已经打开,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认为,缺芯结束,市场将从“供给为王”重新回归到充分的市场竞争,所有的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芯片也在经历非常严格的优胜劣汰,特别是欧美芯片厂商有了充足供给后,也试图以低价策略重新抢回市场份额。
在他看来,国产芯片公司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自己的策略:
一是发挥优势,积极应对竞争。比如纳芯微,之前凭借隔离产品的优势在汽车三电等强电应用方面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需要和客户积极沟通,进一步响应市场需求,守住市场份额。
二是抓紧时间快速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国产化政策和客户的优先保供策略等阶段性支持,还要依赖自身核心能力的提升,包括补强核心技术能力、核心产品能力、核心质量管控能力,以及企业高效的运营能力等。
三是应用创新。此前国产芯片公司大多是做原位替代产品,在缺芯时为客户系统实现更快的替代,也更容易快速上量。现在市场回到供应稳定、充分竞争的状态,如果只满足于做me too产品,就永远无法真正跟国外巨头正面竞争。
他强调说:“中国芯片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在于应用创新。整个行业应用正在快速演进,我们离蓬勃发展的大市场最近,离充满创新活力的客户更近。我们可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和下游客户甚至是客户的客户紧密协作,围绕汽车系统应用的演进趋势做更多差异化、创新性产品开发,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走出一条中国芯片公司自己的路。”
国产芯片最大的对手是国际竞争,而中国汽车出口创出新高成为全球第一,海外增量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随之而来的是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如何直面国际化竞争是摆在每个欲自立于世界芯片之林的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王升杨表示,国际化一直是纳芯微这两年非常关注的方向。虽然中国市场足够大,但企业不能只靠经营一个区域市场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基于这个判断,两三年前纳芯微就做出了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这两年在国际化道路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纳芯微在欧洲、日本、韩国建立了分公司,组建了当地团队,服务于当地客户;在海外客户拓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尤其是汽车领域,和欧洲、日本、韩国汽车头部客户建立了非常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未来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具体操作方面,纳芯微将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是为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提供更多支持,比如越来越多的中国整车厂、Tier 1开始在海外建厂,纳芯微将建立海外交付、海外支持能力,匹配客户的工厂布局;二是积极开发传统的海外本土客户群体,根据海外市场的不同特点,为当地的整车厂和Tier 1提供个性化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
王升杨最后说:“国际领先的模拟芯片公司是过往几十年芯片发展历程中优胜劣汰的胜利者,代表着这个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于中国芯片公司来说,可能无法简单地复制国际大厂的模式。我们应该立足当下,面对当前市场环境,聚焦核心行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份额,让自己成为客户首选的供应链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