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从无到有的,对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每一个时代都有进入千家万户的“四大件”“五大件”,近几十年是家电、手机、汽车,未来可能是家用机器人、头戴式VR/AR设备、柔性显示、3D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
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相互关联,信号鲜明、意涵丰富——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一,是新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在信创的基础上,完成中低端进口芯片的替代,并完善芯片产业集群化以提高产品工艺、质量和科技度,再发展高制成品,是可行的。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科研机构之一,在芯片领域拥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在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芯片产品的工艺水平和质量。
中低端进口芯片的替代需要的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通过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实现对中低端进口芯片的替代。
同时,完善芯片产业集群化也是重要的一步。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可以提高芯片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和科技度。
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提升芯片产品的工艺、质量和科技度,并完善芯片产业集群,是可行的,可以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
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生产工具不断涌现。这些新工具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在完善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是对一些常见的新生产工具有力支撑:
1. 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一系列任务,例如自动装卸货物、自动运输、自动包装等。它们可以持续工作,无需休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包括生产线上的组装、焊接、喷涂等工作。它们能够精确而快速地完成工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
3. 3D打印机: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设计模型制造产品,无需传统的制造工艺。它可以快速定制产品,并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4.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VR和AR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操作者可以进行虚拟训练和操作。这些技术可以减少错误和事故,并提高操作效率。
5. 物联网(IoT)技术:IoT技术通过将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并提供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6. 人工智能(AI)技术:AI技术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
这些新生产工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些都需要中低端的芯片产业集群来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然而,也需要注意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同时关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的考虑。
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随着新的投资热点的出现。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会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相关行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这些新的投资热点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就业人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例如:
一 在新兴科技领域的投资热潮中,出现了许多创新企业和初创公司,它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科技产品和服务,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投资热潮,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公司,并为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等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有信创基础上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来支撑。
二 生产性新服务
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这个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于服务业,世界经济版图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种高端装备里,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装备或者终端的50%~60%的附加值。比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比例约45%,其余55%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芯片的设计专利等,就是各种服务。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但代表这个手机55%的价值所在。
第二个特征: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三十年以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左右,现在达到30%。
第三个特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GDP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经常说美国服务业占美国GDP的80%,似乎有些“脱实就虚”,是不是有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80%的服务业里面有70%是生产性服务业,70%×80%就是56%,也就是美国25万亿美元GDP里差不多有13万亿美元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高科技服务业。欧盟27个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8%,这78%里面有50%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欧盟GDP的39%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发达国家、G20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大体在40%~50%。
对比之下,这三个服务指标恰恰是中国的短板,中国2022年GDP中制造业增加值占27%,服务业增加值是52.8%,但52.8%里面有2/3是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到1/3,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17%~18%,跟欧美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和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和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共十大类。
这十个板块和制造业强相关,制造业的各种附加值,服务性的附加值都是由它来代表,如果不到位则制造产品不会高端化。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置不高的根源就在这。
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在30%左右,中国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仅为12%。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一半以上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
在这个意义上讲,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使中国服务业的50%是生产性服务业,GDP板块中生产性服务业要力争达到30%。如果我们的服务业占GDP的60%,60%里面有50%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就能够占到GDP的30%。尽管还达不到欧洲(40%)、美国(50%)的比例,但是由现在的不到20%增加到30%,这增加的10个百分点,对现在120多万亿元的GDP来说就是12万亿元。
如果生产性服务贸易也增加,从现在12%的比重增加到全部贸易总量的30%,使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能达到终端制造产品总体附加值的50%左右,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上去了,新质生产力的制造也上去了。
第三个新是新业态。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推力:
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新业态的形成要与全球潮流连在一起,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这就是一个新的业态,是世界潮流,我们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除了科技领域,也有其他领域的投资热点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在绿色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供应,还创造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就业岗位,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的安装、维护和运营等。
总的来说,半导体芯片集群的产品完善,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生活条件。
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
在有信创基础上的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的支撑下,实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经济结构调整:传统经济模式往往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这种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心转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产业(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产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发展方式调整: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使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必须通过调整发展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 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有助于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新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
总之,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能够引领经济朝着更加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对于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
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重要变革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完善了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的布局,就会在以下对几个方面的变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智能手机、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购物、办理业务、学习等,这种数字化的方式为人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2.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还包括对环境的关注和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选择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例如,人们开始倡导垃圾分类、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倡节约资源等,这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工作模式和工作文化的变革:传统的工作模式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自由职业,这种变革使得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同时,工作文化也发生了变化,鼓励员工创新、自主和平等,倡导团队合作和共享经济的精神。
4. 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革: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还体现在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电影院、旅游、健身俱乐部等的普及,以及在线购物、网红经济等的兴起。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重要变革,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人们对于高效、环保、健康和有趣的生活的需求。完成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的建设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支撑作用。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研究员 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