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工信部发布《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30年,将进一步制定超过70项与汽车芯片相关的标准,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为汽车芯片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汽车芯片行业迎政策利好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的步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成为车企们竞相布局的赛道,这也对汽车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指南提出,根据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健全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加大力量优先制定基础、共性及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构建汽车芯片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再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推进产品应用和匹配试验标准制定,切实满足市场化应用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我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培育我国汽车芯片技术自主创新环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指南的出台,将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协同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方面对汽车芯片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指南的发布有助于建立健全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推动产业有序发展,防止低水平竞争,这将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汽车芯片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产业链方面,将推动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优化产业生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降低产业链风险。”张孝荣表示。
车企竞相布局芯片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浪潮的推动下,车企们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定制、投资等方式布局汽车芯片赛道,推动汽车芯片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
在智能驾驶芯片方面,比亚迪、蔚来、理想、长城、上汽等车企加大了研发力度。此外,大部分车企采用投资加码的方式,与英伟达、芯驰科技、地平线、黑芝麻、英飞凌等芯片设计企业进行深度捆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的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需求量约为每年1000亿—1200亿颗。”
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前瞻性、融合性汽车芯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汽车芯片行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张孝荣看来,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目前主要面临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链协同不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影响产业发展速度,目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尚不具备明显优势,还需加大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