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已经造出了多达256核心的大型芯片,而未来目标是最多做到1600核心,为此将用上整个晶圆,也就是“晶圆级芯片”。
这一芯片被命名为“浙江”,采用了近年来流行的chiplet芯粒布局,分成16个芯粒,而每个芯粒内有16个RISC-V架构核心,总计256核心,都支持可编程、可重新配置。
不同核心通过网络芯片(Network-on-Chip)、同步多处理器(SMP)的方式互连,而不同芯粒之间通过D2D(Die-to-Die)接口、芯粒间网络(Inter-chiplet Network)互连,再共同连接内存,并使用了2.5D中介层封装。
未来,这种设计可以扩展到100个芯粒,从而达成1600核心。
不可思议的是,制造工艺还是22nm,推测来自中芯国际,但因为延迟非常低,整体性能不俗的同时,功耗并不高。
只是不知道,22nm工艺下能否做到1600核心,当然中芯国际早就有了更先进的工艺,因此不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半导体企业Cerebras Systems就发布了世界最大芯片“WSE”(Wafer Scale Engine),一颗如同晶圆大小的AI处理器。
它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制造,拥有46225平方毫米面积、1.2万亿个晶体管、40万个AI核心、18GB SRAM缓存、9PB/s内存带宽、100Pb/s互连带宽,功耗也高达15千瓦。
价格据说在几百万美元级别。
另据“本源量子”官方公众号介绍,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刚刚联合发布消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将在24小时内正式上线运行。
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据悉,其命名就是因为72位于孙悟空72遍相符,所以才以此命名,也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
量子计算近年来成为各国争相研发的重点,其性能相比传统电子芯片的计算机有了质的提升,只要量子比特够多,提升1000倍以上性能也不稀奇。
此次即将上线的“本源悟空”由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自主研发,本源量子第一代、第二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均已交付中国用户使用。
据了解,本源量子拥有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国首个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本源量子计算专利数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六。
还有一条颇为振奋的消息。
世界上第一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问世,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Nature杂志上。
据了解,这篇论文名叫《碳化硅上的超高迁移率半导体外延石墨烯》,主导研究的是天津大学研究团队。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石墨和石墨烯有关的材料广泛应用在电池电极材料、半导体器件、晶体管等方面。
石墨烯可以用来制作晶体管,由于石墨烯结构的高度稳定性,这种晶体管在接近单个原子的尺度上依然能稳定地工作。相比之下,以硅为材料的晶体管在10纳米以下,稳定性会变差。
根据论文摘要,马雷研究团队使用特殊熔炉在由有机薄膜覆盖的碳化硅晶圆上生长石墨烯时生产了大面积单晶类石墨烯材料。
这是一种在碳化硅晶面上生长的物质,结构外延石墨烯几乎一样但是没有较好的导电性。
测量表明,这种半导体石墨烯在室温具有硅的10倍以上的迁移率。
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对未来石墨烯电子学真正走向实用化具有重大意义。不过距离石墨烯半导体完全落地,估计还要10到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