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逼"有所作为",现在中国人正"重塑"芯片产业

为低调开售最新机型Mate60系列和折叠屏手机MateX5在全球科技领域引发了海量的关注和讨论,在经历3年来自美国的技术打压和制裁后,中国是否已在高级制程芯片领域突破了封锁、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为低调开售最新机型Mate60系列和折叠屏手机MateX5在全球科技领域引发了海量的关注和讨论,在经历3年来自美国的技术打压和制裁后,中国是否已在高级制程芯片领域突破了封锁、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美国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强行打破原有国际产业链的行为在世界半导体行业引发了什么连锁反应?而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迅速崛起,将给原本以台积电、三星为代表的业内巨头带来什么冲击?如何看待华为新机中那些引人瞩目的“专有功能”?

针对以上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通讯产业知名观察人士项立刚老师。

观察者网:项老师您好,首先能否请您谈一谈近两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和市场的总体形势,和行业巨头们当初的预判是否一致呢?

项立刚:最近两年,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2020年,美国开始加大在科技上对中国华为的制裁力度,导致了业内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华为为了生存和发展开始大量备货芯片,华为大量备货导致业内担心未来供货短缺,于是也跟进备货,需求的极剧增长引来很多国际炒家下场;所有人都开始囤货后,2020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芯片市场出现了80%的缺口,很多依赖芯片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一两块钱的芯片价格涨到20块。

这种局面进一步影响了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对于芯片生产的判断:大家认为,全球芯片大规模短缺的局面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于是美国逼迫台积电搬到美国,又逼迫三星到美国投资,英特尔也准备在美国大规模投资。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台湾都在芯片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产和建设。

2020到2021年,中国也启动了大规模的芯片企业建设,每年从ASML购买80台以上的光刻机,从日本买20台左右的光刻机,上海微电子这样的本土企业每年大约生产10多台光刻机,加在一起中国大陆一年就添置了100多台光刻机,又重新建设了10家左右的芯片企业。

2023年7月,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制造展览会上上海微电子展台的国产光刻机展示。(图片来源:ICphoto)

这一切都导致了2022年芯片产业出现了重大转折,全世界的总体格局从短缺转向了过剩。当国际炒家把囤在手里的芯片开始往外吐的时候,产业出现了崩盘的现象。今年整个芯片产业一片哀鸿遍野,三星、高通、英特尔的经营都面临着一定困难,台积电1-7月份市场份额下降了13%,三星连续十几个月利润下降,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全世界对于芯片需求的增长是有限的,而近三年各国在芯片上的投入扩张却大大超出这个额度。虽然前一两年芯片涨价的时候,这些巨头也赚了不少,但很有可能未来会出现大量生产出来的芯片找不到买家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两年的芯片产业可以说像过山车一样风雨飘摇——芯片短缺时一片哀鸿,大量投入后芯片过剩时,又是一片哀鸿。

观察者网: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自主制造芯片的崛起会给全球芯片产业链带来不可逆改变?

项立刚:当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只有5%时,全球芯片贸易总额3500亿美元很大一部分卖给了中国,芯片进口是超过石油的第一大单,这就涉及3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值。以前,我们遵循国际分工的原则,拿着这么多钱去买芯片,然后给全世界提供便宜品质又好的新产品,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美国的打击,我们必须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了。

我预测今年年底我们可以达到25%的芯片自给率,明年将会达到35%,明年后年产量会有大规模的“喷发”。2025年中国的50%自给率肯定没有问题,这个数字甚至会冲到70%。

如果中国芯片实现了50%的自给率,就意味着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失去了1500亿美元的市场,如果自给率能达到70%,那就是2000亿美元的市场。也就是说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芯片贸易市场格局都被改变了,对于许多芯片企业将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种效应已经在最容易突破的芯片领域——存储芯片上初步显现出来了。以前存储芯片的主导国家是韩国,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某个韩国芯片厂又失火了,某个韩国芯片厂被水淹了,紧接着就是存储芯片的大规模涨价,三星海力士赚得盆满钵满,一个TB的SSD移动硬盘卖到1500元。

中国的芯片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大规模投入市场后,现在一个T的移动硬盘降到了100多块钱,然后韩国的芯片厂再也不失火、再也不被水淹了,三星的利润也连续十几个月下降,下降了95%以上。

2018年韩国海力士位于无锡的工厂发生火灾(图片来源:网络)

先进制程芯片产业很快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7纳米以及再往上走的5纳米、3纳米的芯片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GPU和部分智能汽车上,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增长空间都比较有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本来这就是一个不大的市场,在原本产业链上全球分工合作是可以良性循环的,现在我们被逼迫有所作为,一旦技术取得突破可以量产之后,很有可能会把先进制程芯片也打成“白菜价”,从美国的设计企业到台积电这样的代工企业,都要面临很大的冲击。

这不能怪我们,我们是被逼着有所作为的,《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我们原本留了30%的缺口去买先进制程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产业链分工,但现在是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一定要卡我们脖子,逼迫我们90%、100%都要自己做。好的,现在我们做出来了,最后的结果对谁有好处呢?

观察者网:最近华为在芯片领域取得了突破,一方面高端芯片的国产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另一方面美国未来也会对中国进行更加严厉的封锁,您如何看待我国高端芯片领域未来的发展?

项立刚: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我特别高兴华为的突破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给中国的整个产业带来了信心。

对于中国的芯片产业,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政府投入了上万亿的资金但做不出像样的芯片,一说芯片就是“造假”,就说芯片产业存在问题。情况恰恰相反,可以说这二三十年来,直到2018年,中国政府虽然对芯片领域有一定的关注,但大的投入几乎没有。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遵循全球化中的产业分工,认为自己造芯片投入大,回报不高,而国际上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我们不如把精力集中在终端产品的制造上。所以直到2018年,我们的芯片自给率都只有5%,95%的份额都是从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留给中国芯片产业的空间是非常小的。

直到2018年贸易战开打,我们开始加在芯片上的投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要把厂建起来,要培养相关的人才、还要在原材料、设备、配件方面做支撑,虽然对我们是很大的考验,但最终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目前我们的自给率已经达到了17%,今年年底我个人分析可以做到25%。

但是,我们之前的投入产出主要集中在28nm以上的成熟制程的芯片,7nm、5nm这样先进制程芯片制造需要的EUV光刻机我们一直是被封锁的,社会上一直流传的是比较悲观的言论,甚至有人认为造光刻机比造原子弹还要难100倍,即使我们能做出来,至少也要10年、20年。

然而华为Mate60向我们证明了:第一,我们不但可以做成熟制程的芯片,先进制程的芯片也有所突破。我们不但能做出来,而且可以放在一个成熟的产品里,使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第二,这是从设计到制造的综合能力;第三,它不仅仅是科研成果或是小批量的试点,而是大面积的量产和面市。

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顶端,还需努力完善,但我们已经具有了芯片全产业链的基本能力,已经看到了曙光和希望。现在距离2020年过去了三年时间,三年内基本拿下,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才智和不屈不挠。有了更强的抗压和抗打击能力,我们未来面对制裁的反击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台积电,确实这次芯片产业格局的大调整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台积电。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台积电要去美国、德国、日本建厂的消息,包括要扩建在中国大陆的芯片工厂。台积电是如何布局自己的生产的,在大陆的建厂和在其他国家的建厂有什么不同?

项立刚:台积电最近几年可谓如日中天,甚至岛内的“台独”势力都把台积电称为“护国神山”,台积电也觉得自己有了绝对领先的强大芯片制造能力和重大影响力。

其实,所谓的影响力,不过是这几年特殊状态的产物。最强大的企业应该是英特尔这样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自己的芯片生产能力,在全世界有CPU和服务器,有世界最强大的计算中心,它完全和台积电不是一个等级的。

台积电的作用之所以会凸显,是因为2016年它引进了EUA光刻机,可以把芯片做到7纳米。这时候,苹果和华为两家全球智能手机的头部企业率先在产品中使用了7纳米的芯片,就带来了台积电在全球先进制程芯片中的主导地位。而2020年全球芯片短缺使得台积电的地位再一次被虚假抬高——大家都认为我们需要更加先进制程的芯片,但我们做不出来,所以台积电就很重要——这也使得台积电的心中充满了一些傲慢的想法。

接着,美国想要把台积电搬到美国去,在凤凰城给台积电规划了一个基地,预留了5座芯片厂的地皮,说是以后要把最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搬到美国去。德国人也在德累斯顿规划了台积电的芯片厂;日本也想让台积电在当地盖新的芯片厂。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和南京都已经有芯片厂了,2021年台积电还打算在南京浦口扩厂,这件事我一直是坚决反对的。

我们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台积电去美国,是要做5纳米、3纳米甚至2纳米的芯片工厂,搬去德国、日本的也是先进制程。而它在南京浦口扩产的是28纳米的成熟制程。而中国大陆到2023年建成的10座以上芯片制造企业中大多是做成熟制程的。台积电在大陆的生产,就是要来打击大陆自己的成熟制程芯片企业。

拜登参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图片来源:ICphoto)

一方面,台湾地区的客观条件使得台积电在岛内扩厂不现实,于是选择在台湾只做先进制程,把成熟制程的生产转移到大陆来,利用大陆的政策、人才和水电资源做出芯片和大陆新成长起来的成熟制程芯片制造企业竞争,我想这对我们刚崛起的芯片产业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台积电在美国的建厂目前遇到了很大阻力,原来说2024年建成的厂至少要拖到2025年,不仅建设速度慢,当地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人。目前世界芯片产业的未来走向还不明朗,面对竞争者的追赶台积电的领先地位能够保持多久还是未知数。

当然,对于台积电的领先我们也是尊重和高兴的,因为那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企业,但是如果台积电为了自身利益在大陆挣了钱为美国、德国的厂区输血,甚至在岛内充当“台独”势力的“护国神山”,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观察者网:这次华为接连发布了Mate60系列和MateX5最新折叠屏手机,您都在第一时间试用体验了。随着华为取得的令人振奋的突破,未来美国在技术上的“围追堵截”和“霸王条款”也会随之加码,作为一名产业观察者您怎样看华为未来的前景?

项立刚:首先,我是一个乐观派。我的乐观首先来自对于我们民族和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自信。20多年前,全世界那些最著名的企业是摩托罗拉、北电、朗讯、诺基亚、阿尔卡特、萨基姆、飞利浦这些企业,在中国的业内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而那时中国的中兴、华为、大唐、烽火都还很弱。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转眼一看,那些“神”一样的企业很多都已灰飞烟灭,而我们靠着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奋斗改变了产业格局。

从2020年“科技战”打响,我说2023年我们会把芯片做出来,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连我的家人和孩子都骂了。但我身处通信行业,亲眼看到芯片领域非常多的企业在努力、非常多的人才在下功夫、非常多的资金在投入。之前全世界的芯片卖给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手机生产国、第一大电脑生产国、第一大家电生产国、第一大光伏生产国……所以现在中国刚刚起飞的芯片产业有中国的市场、人才、产业政策、配套作为支撑,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

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不止一轮,已经打了有四轮以上,华为倒了吗?没有。整个芯片领域,美国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后面还会想办法,但是它能够把我们打倒吗?不能。我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都会使我们在科技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虽说我们依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压制,心里面有时候会感觉不顺畅,但我们不会失败。

观察者网:项老师您很幸运地第一时间就拥有了Mate60 Pro 和MateX5两款最火最难买的最新华为手机,亲自使用之后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感受吗?

项立刚:昨天我坐飞机时把这款华为X5折叠屏刚拿出来,就有空姐来跟我搭讪,还专门把乘务长叫来围观了一下。其实我之前一直用的是华为Mate20,已经用了5年,有一次碰见余承东,他还问“你怎么还在用旧手机,我们有那么多新款你怎么没换呢?”,我是想看看这部手机到底能用多长时间,但这次新手机出来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换了。

现在新机我已经用了一段时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两款手机目前代表着人类智能手机的最高水平。

华为Mate60系列开售后市场反应热烈(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说,华为目前采用的是7纳米芯片,和苹果的3纳米还有差距,还有人说华为最先进的手机比苹果还落后一两代,这是假话。因为手机最强大的地方还是要看综合水平。

除了灵犀通讯系统助力的更好的信号、二代昆仑玻璃更加耐摔、轻薄的机身、丝滑的鸿蒙系统、连续截屏、NFC刷卡等实用功能之外,我还想特别说一下华为的卫星通讯功能。

我最近在写一本关于6G的书,6G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天空地一体化”——人类要面向沙漠、面向大海、面向太空——手机的微信通信功能某种程度就是在为6G打下基础,也为未来我们在6G标准的制定上巩固自己的技术地位——别人还在说标准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产品了。从这个角度上说,作为行业研究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技术的进步和迭代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手机作为一个新事物出现时,在中国要卖到一万元人民币,当时中国人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这是不是就说明手机没有价值,中国人不需要手机了呢?不是。它非常重要,因为是一个开端。我们现在质疑手机要不要有卫星功能,就像之前只用于高端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只有最前沿的高端手机做了这样的探索,未来1000元的手机才能拥有这样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探索都是有必要的,走在前面代表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领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相关阅读

栏目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