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要积极拓展北斗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助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培育“北斗+”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他强调,做强做大北斗产业,要围绕北斗芯片、模块、终端等全产业链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北斗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信息,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同时促进大众消费升级,落实《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聚焦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共享两轮车等典型产品,扩大终端应用规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明确北斗主要应用方向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开通以来,北斗应用已经进入“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优服务”的新阶段。
工信部最新表态,点明北斗未来的主要应用方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以及大众消费领域。
上文提及的《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于2022年成文,其中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三号系统开通后,提高北斗产业支撑能力、扩大北斗应用普及率已成为促进北斗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大众消费领域具有产品规模大、辐射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大北斗应用规模、提高应用普及率、培育北斗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而大众消费领域,卫星通信功能在手机上的应用率先“出圈”。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持续突破,多家手机品牌厂选择在新机上搭载卫星通信功能:华为Mate60 Pro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iPhone 14全系列手机搭载卫星通信功能;三星电子在年初宣布,已掌握标准化5G非地面网络(NTN)技术。
“北斗+5G”带来海量大数据
工信部还介绍,2022年我国北斗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北斗+”和“+北斗”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
目前,旨在将5G和北斗融合起来的“北斗+5G”/“5G+北斗”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此前表示, “5G是地上的网,北斗是天上的网,将两者融合实现‘通导一体化建设’,能够带来海量的高精度、高时效的地理大数据。”
从功能上看,卫星信号无法覆盖室内且对环境免疫性较差,难以满足室内定位以及室外遮挡等复杂区域定位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当前5G定位技术尚未成熟,“5G+北斗”融合高精度定位更多的是,北斗解决室外“精准定位”问题,5G助力北斗解决信息传输“速度”问题。
基于“北斗+5G”,高精度定位服务可以覆盖到人类、机械能涉及的所有空间,有望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包括自动驾驶、智慧港口、精准农业、测绘测量等多个场景)等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移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4400个高精度定位基准站,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地基增强网络。
上市公司中,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梳理,围绕“北斗+”,这些公司均已展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