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梦始航天,GPU芯片从0到1

证券时报隆重推出“中国智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报道,报道首站聚焦航空航天领域,重点关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本期,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在高端芯片领域重要“追赶者”之一的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

证券时报隆重推出“中国智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报道,报道首站聚焦航空航天领域,重点关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本期,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在高端芯片领域重要“追赶者”之一的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

景嘉微第一代GPU芯片2014年研发成功,2021年已经迭代至第三代。GPU作为人工智能底层算力的重要芯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景嘉微的研发仍在提速,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我们花8年时间解决了GPU芯片产业0到1的问题。”曾万辉说,“对于景嘉微来说,尽管现在我们投入很大,非常辛苦,也不挣钱,但只要景嘉微存在,GPU就一定要做。”

磨剑八年 从0到1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进入了芯片产业赛道?

曾万辉:公司成立后,我们当时也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很偶然的机会,我们知道在显示控制领域有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一个项目,首先进入了显控领域。这个项目就是神舟八号。

证券时报记者:然后您就从这个赛道一直走到现在?中间有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和瓶颈?

曾万辉:神舟八号项目当年使用国外的芯片,我们解决了驱动软件问题,但国外的该款芯片已经面临停产。一旦芯片停产,国家相关供应链会出现问题。我们因此下定决心:自己做芯片。就这样,景嘉微进入了GPU领域。

当时,公司创业团队比较年轻,认为攻克芯片难关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第一款芯片我们就做了8年。

GPU是全世界公认的大芯片,所谓的大芯片,就是复杂芯片,它没有固定的体系架构,无论是英伟达,还是AMD,芯片体系结构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景嘉微花了8年时间,解决了GPU芯片0到1的问题。

我们第一代芯片2014年研发成功,2021年,景嘉微的芯片已经迭代至第三代。

八年差距 加速追赶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的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里面有哪些应用?

曾万辉: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景嘉微这三代的产品,在这些关键的航天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觉得最自豪的就是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尽管效益少,但是责任重大,能够去服务国家的事业是景嘉微的骄傲。这也足以体现景嘉微产品的性能质量,在这些关键的领域里面得到很好的检验,发挥它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中国智造的主要内涵吧。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全球GPU领域是什么样的市场格局,国内外有哪些头部玩家?GPU相对于CPU而言,它更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曾万辉:在全球GPU领域,两大龙头是英伟达和AMD,基本上占据了全球独立显卡95%的市场份额;国内我印象中在2020年之前,GPU企业才三家左右,2020年至今,GPU企业已经增至20多家。

CPU已经有国际通用体系结构;GPU则需要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除了芯片硬件要设计出来,关键还需要驱动软件。全世界最大GPU企业英伟达老板黄仁勋说:GPU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软件公司。GPU企业团队往往30%是硬件设计人员,70%是软件人员。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国内一下子出现20多家GPU厂家?目前景嘉微在GPU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市场地位?

曾万辉:2019年以后,GPU的作用更加突出。过去,GPU只是作为显示芯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发现,GPU对大规模计算有先天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对算力的要求更加庞大,光靠CPU肯定不行,GPU就此变成市场热点,然后是资金的大肆涌入,GPU企业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景嘉微GPU研发起步比较早,在国内GPU芯片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企业中,目前应该是处于领先地位。

实际上,在芯片领域,如果简单做个样片,只是完成了30%的工作,到真正大规模工业应用,中间有很大的门槛。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GPU国内市场份额国内本土厂家占多大比例?国内企业的替代进度如何?

曾万辉:国内市场基本是Intel、英伟达、AMD三家企业占有。不过,现在国产替代空间已经出现。

按照GPU的发展历史,国产GPU芯片替代速度已经很快。当然,跟国际龙头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技术差距。

美国在GPU领域40来年的积累,我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追上,并不容易。在高端GPU芯片领域,我们与国际龙头相比仍有8年左右的差距。现在,我们仍然属于追赶者。当然,越往后,我们追赶的速度会越快。

加大投入 直面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国内有20多家GPU企业,大量资本涌入,会不会给公司也带来一些压力?

曾万辉:GPU作为人工智能底层算力的重要芯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大量资本进入符合商业逻辑。

竞争者增多一定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做企业,不要怕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更多是要把这种压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证券时报记者:那您有什么措施来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

曾万辉:芯片行业,尤其是芯片设计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人才密度、高资金密度的行业。

公司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首先是要加大投入,不加大投入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三,一定要坚定信心,从商业的角度来说,GPU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是信心的来源,另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GPU。

对于景嘉微而言,尽管我们投入很大,非常辛苦,也不挣钱,但只要景嘉微存在,无论砸多少钱,都一定要做GPU, 一方面是我们没有退路;另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国家又迫切需要。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正在推进新一期40亿定增计划,这是不是跟您刚才的战略判断密切相关?

曾万辉:是的,我们这次定增将全部投入GPU领域。对照国外行业巨头发展路径,GPU领域要想竞争和创新,资金投入是基础,光靠理想、情怀、口号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聚集非常多高层次人才。但是,一旦GPU形成真正突破,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也非常大。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在GPU的大手笔投入,以后能不能赶上GPU的发展周期?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曾万辉:我相信人工智能是人类生产力的必然发展方向。而且,我认为,目前AI还是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只要我们决心投入,把产品竞争力做出来,回报可以预期。

人工智能大模型出来以后,我判断这是一次生产力的大革命,甚至可以对比当年蒸汽机、电动机发明后带来的生产力颠覆。

细分来看,算力算法算据是AI三大要素,中国在算法和算据方面不差,薄弱环节是算力。算力恰恰就是GPU最底层的东西,如果算力问题解决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国家就能形成自我发展闭环,这样才有条件参与到全球化人工智能领域竞争。

未来,人工智能将覆盖各行各业,变成社会刚需。从创新角度来说,发展人工智能应该成为国家上下的共识。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未来国内GPU市场将如何演进?景嘉微会不会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提升竞争实力?

曾万辉:芯片领域的竞争特点是赢家通吃,在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有很多GPU企业,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两家,GPU产业最后一定是向头部企业聚焦。

我们国内的市场竞争,还处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现在大家觉得GPU产业方向很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各路资本都争先涌入。

但是,按照国外芯片行业发展历史,我觉得,竞争整合之后,未来国内也只会剩2-3家头部企业,景嘉微一定要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芯片产业尤其是这种复杂芯片,投入周期长、资金大。我认为,明年,最晚后年,国内GPU产业将会迎来行业整合,我们要做好迎接的准备。

到时,并购也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当然要根据标的本身价值和当时资本市场情况,做出实时判断和决策。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相关阅读
  • 广芯微RISC-V PD芯片典型应用案例

    广芯微RISC-V PD芯片典型应用案例

    USB-IF协会于2021年6月推出USB PD3.1标准,扩展了EPR功率范围,最高充电电压提升至48V,充电功率也从之前的100W提升至140W,并搭配全新的消息定义及更严谨的消息交互协议,提供更安全且高功率的充电,扩展使用范围,极大地提升了PD标准的…

    3分钟前
  • 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研制成功,来自国光量子

    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研制成功,来自国光量子

    10 月 11 日消息,据北京亦庄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亦庄企业国光量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标志着我国再次突破量子关键技术,量子产业发展再迎新机遇。

    5分钟前
  • 存储芯片调涨在即 概念股大幅跑赢市场

    存储芯片调涨在即 概念股大幅跑赢市场

    日前,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三星内部认为目前NAND Flash供应价格过低,公司计划今年四季度起,调涨NAND Flash产品的合约价格,涨幅在10%以上,预计最快本月新合约便将采用新价格。

    5分钟前

栏目精选

  • 快讯 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研制成功,来自国光量子

    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研制成功,来自国光量子

    10 月 11 日消息,据北京亦庄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亦庄企业国光量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量子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芯片,标志着我国再次突破量子关键技术,量子产业发展再迎新机遇。

    5分钟前
  • 快讯 全球首颗!我国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首颗!我国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支持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