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6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信息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涉农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互通,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凸显,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数字乡村建设旨在推进农业农村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能,使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数字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10月,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启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近期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推进,各类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同时,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成效显著,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870.3亿元。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要通过科技创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数据变成新农资,数字装备变成新农具,农民变成“数字工匠”,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数字经济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农业精准生产、预警、智慧物流等方面还有较大应用潜力。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我们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场景的数字化赋能路径,加快推动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要构建更为有效的合作机制,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实际需求,做好县域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推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要素激活乡村发展各要素。进一步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促进电商与乡村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